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没有供人晒太阳的大草坪?
在国外很多建筑前都会有一大片草坪,绿化施工人们在这里或看书、或休息;尤其在一些宏伟、知名的建筑前,往往都带有一个修剪齐整的大草坪。
可以说草坪似乎已经成为了西方建筑的标配和代表,在许多影视作品中,绿化施工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家庭往往都会给自己配备一个草坪。
在《怦然心动》这部电影中由于女主朱莉家的草坪维护不到位遭到了男主的侮辱和嘲笑,这在我们看来可能有点无厘头,但却从侧面说明“草坪”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国家的身份差异,成为阶级区隔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问题下面有条热评,说的是:因为西方人民炫富靠草,中国人民炫富靠墙。
的确,很多西方家庭,只要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往往都会给自己家门口加配一个草坪,绿化施工靠这个通常就能分辨出这户家庭主人是否足够有钱。
有句俗话:在英国,只有三件事会引起交通阻塞:女王出行、足球队凯旋、切尔西花展对公众开放,足以看出英国人对于园艺的执著和热爱。
但仅仅是这个原因吗?
草坪讲究规整,中国古典园林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气候、草种、植物耐受程度不同,导致中国景观较少将大量草坪作为主要设计元素;
再者东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异,东方在造园时讲究的是品味格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可以说是“人工仿效自然,尽量看不出人工斧凿的痕迹,这样的植物是不规则的、非几何的。
而西方多是讲求自然式的规则打造,其实就是已有的基础上做一个改造。绿化施工另外草坪确实需要经常修剪整齐才能显示出其魅力,整整齐齐的几何式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是相悖的。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是主要构成元素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构成要素有山石,水,植物,建筑等四大要素,在西方园林中草坪占了很大比重,绿化施工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中,与之相对占比最高的是山石和水面,建筑及植物均属于从属的地位,这与中国园林讲究意境有关。
山、水与草坪不同,它们可以处理的很丰富,避免单调感。
山石:
我国天然奇峰多不胜数,古代造园匠师巧妙地将山石置于园林中,绿化施工这些大小不一的峰石,似乎将各地的山峦景观浓缩。
有的空灵、浑厚、有的顽拙,其丰满的艺术感染力,给古典园林增添了不少山林情趣。
山石造景的艺术手法有很多,比如嵌理壁岩、点石成景、独石构峰、旱地叠山等等。
水:
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理水手法是民族深层文化的象征,绿化施工在古代,其更是有园林中的“血液”、“灵魂”之称。
它表现形式多样,易与四周景物协调统一,能使景观的层次更加丰富。
首先大面积水面上可以架上桥,划分水面,增加空间层次感
其次,在水池中还可以种植荷花等水生植物,初夏时节,绿化施工可以有绿的荷叶,红的荷花,还有游鱼、蛙声打破水面的寂静,空出来的水面还可倒映天空云彩,创造出无穷无尽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曲径通幽、步移景异。
所谓草坪,指的是平坦、大面积的草地,需在一望无际宽阔场所才能显示出其魅力,这一点恰恰与中国古典园林相反;
古典园林讲究曲径通幽、步移景异,园林的景色融合在亭台楼阁之中,绿化施工需要沿着曲折的游览路线一步一景,慢慢去发现探索不同的景色。
植物是文人的情感寄托所在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的形式有许多种,有高大的树木,如松、柏、梧桐等,拙政园的梧竹幽居,就是因为亭外有梧有竹而命名,因为梧能招凤,所以把梧桐看成是吉祥之物。
也有多年生的草本花木,如梅,兰,竹,菊等,因为常被比作人的性格而在园林中经常出现,比如用梅来颂扬人的铮铮傲骨,竹来比喻为人的高风亮节,如扬州的个园,就是以种植竹子而出名。
所以园林中的植物常常作为园主的精神寄托所在;
比如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莫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魇照泥沙。绿化施工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诗人借菊花来寄寓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起源是由于文人士大夫阶层不满社会现实或是官场失意退而隐居的,绿化施工他们想离开现实,但又不离开城市中的繁华生活;
于是模仿大自然中的景色来布置山石、水面,栽种植物,通过这种方式发泄心中苦闷,绿化施工并将其作为精神寄托。所以植物可不单单是作为观赏存在,还有抒发感情这样一层深刻的意义。
试想一下,绿化施工如果文人墨客对着一片宽阔的大草坪还能写的出“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吗???
(文章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