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与粉虱、蓟马、蚧壳虫、螨类并成为园林五小害虫,都具有种类多、个体小、生活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的特点,随着春季气温的回升,植物新梢的萌发,蚜虫又到了肆虐的季节,防治蚜虫也成了春季绿化养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日常的绿化养护用药中防治蚜虫,往往会有以下几种情况,防治效果差,需要经常打药,打药没效果,难以用药等,对于这几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绿化养护没有选对药剂或经常使用单一药剂已经产生抗药性;
②绿化养护药剂持效时间段,药效降低蚜虫便会卷土重来;
③绿化养护没有用对药剂,对蚜虫无效或者对一些蚜虫无效;
④树体高大,人工打药不方便等。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在日常绿化养护过程中经常遇见的,今天咱们深入研究一下蚜虫,第一是让大家对蚜虫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第二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用药指引,方便大家在日常绿化养护中能够做到省时省工又省钱,同时又能保障现场的绿化品质。
蚜虫俗称腻虫,是绿化养护园林植物虫害危害最为常见的一种刺吸式害虫,主要集聚在植物的嫩梢、花蕾、嫩叶、嫩枝等部位吸食植物的汁液,常造成植物危害部位发黄、卷曲、皱缩、畸形、萎蔫、虫瘿等症状,严重影响植物的新梢生长;同时还经常诱发植物产生煤污病,影响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及观赏性;并且通过口器还能传播病毒病,加重植物产生病害的风险。
蚜虫可危害多种绿化养护园林植物,如月季、蔷薇、海桐、石楠、夹竹桃、桃树、紫叶李、重阳木、木槿、海棠、樱花、栾树等;其发生特点与温度高低密切相关,当温度达到12℃以上时,蚜虫便可进行繁殖,随着温度的升高,蚜虫的繁殖速度越快,3-5天即可繁殖一代,一年中可繁殖10-30代,且世代重叠,最适温度为15-25℃之间,一年中从2月中旬开始到11月份持续发生,其中又以春秋两季发生最为严重。
蚜虫的繁殖方式与其他害虫相比有其特别之处,就是既可以进行有性繁殖(雌雄交配产生后代),也可以进行孤雌生殖(无雄性参与,雌性直接完成后代繁衍),通常在夏季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往往是孤雌生殖,秋季由于气温降低,食物短缺往往是有性生殖,随后进行产卵越冬,越冬卵通常不会像他们父母那样进行交配产卵,而是直接通过孤雌生殖产生后代,最诡异的就是,当小蚜虫还在母亲肚子里边的时候,都已经发育成胚胎宝宝了,换句话说就是蚜虫经常一出生就已经怀孕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你说奇妙不奇妙。
绿化养护蚜虫难防治的原因:
①发生数量多,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
②常在叶片背面进行危害,绿化养护正面喷药难以起到较好防治效果;
③能通过风进行远程迁移,或产生有翅蚜进行迁徙;
④绿化养护长期使用一种药剂或同种作用机理的药剂,使蚜虫产生抗药性;
⑤与蚂蚁合作共赢,蚂蚁为蚜虫趋避天敌,蚜虫为蚂蚁提供鲜嫩可口的食物——蚜虫的粪便(也称蜜露,含有很多糖分);
⑥绿化养护药剂不合理使用,致使蚜虫天敌减少;
⑦错过最佳防治时期,后续绿化养护防治压力巨大。
绿化养护园林高效防治蚜虫的方法:
①冬季清园:在秋季落叶以后及时对枯枝、落叶、杂草、杂物等进行清除,减少侵染源;
②树干涂白:秋冬季节对园林植物树干进行涂白,减少越冬虫卵;
③保护天敌:防治蚜虫时注意保护食蚜蝇、草蛉、七星瓢虫等蚜虫天敌;
④物理防治:利用黄色粘蚜板进行“色诱”(蚜虫具有驱黄性)。
⑤合理施肥:尤其是在春季在给园林植物进行绿化养护施肥时,以磷钾肥为主,少施氮肥(大量使用氮肥造成茎叶徒长,使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剧增而导致蚜虫在短期内爆发),培育健株,增强植株抗性。
⑥根部灌药:通过植株根系吸收,将药剂带至植物体各个部位,使植物体内汁液带有毒性,蚜虫在吸食有毒汁液之后引起中毒死亡,如:辛硫磷、毒死蜱、吡虫啉、噻虫嗪,对于树体高大,不方便喷药的可采用此方法。
⑦喷施药剂:在蚜虫发生危害时绿化养护可轮换喷施以下药剂进行防治,如:氟啶虫酰胺(正面喷施,背面死虫)、氟啶虫胺腈(正打反死)、啶虫脒(破坏神经传导)、吡虫啉(干扰神经)、吡蚜酮(抑制取食神经)、噻虫嗪(阻断神经传导)、烯啶虫胺(阻断神经传导)、阿维菌素(干扰神经生理活动,抑制神经传导)、苦参碱(麻痹神经中枢,使虫体蛋白质凝固,害虫体内气孔堵死而窒息死亡)螺虫·吡蚜酮(干扰脂肪合成,阻断能量代谢),同时在绿化养护防治时为增大防治效果可添加一些助剂如有机硅、植物精油等。
(文章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