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卵:卵长椭圆形,乳白或者乳黄色,表面光滑;
幼虫:初孵出的幼虫为白色,头部黄褐色,小区养护老熟幼虫肥胖弯曲,纺缍形淡黄白色,头褐色,无足,口器坚硬,体长约40-45mm;
蛹:3-4cm,初乳白色,后转为黄色、橘黄色,外包裹一层深褐色有光泽的不透明膜,最外面包裹一层取食后的植物纤维作成的茧;
成虫:身体红褐色,前胸具两排黑斑,头部前端延伸成喙,小区养护前胸前缘细小,向后缘逐渐宽大,略呈椭圆形;鞘翅红褐色有时全部暗黑褐色,身体腹面黑红相间或暗黑褐色,背上有6个小黑斑排列两行;鞘翅较腹部短,腹末外露,各足基节和转节黑色,各足腿节末端和胫节末端黑色,各足跗节黑褐色,触角柄节和索节黑褐色,棒节红褐色;体长30-35mm,宽12mm左右。
危害植物:主要危害加拿利海枣、东海枣、银海枣、美丽针葵、蒲葵、小区养护鱼尾葵、椰子、油棕、王棕、槟榔等棕榈类植物;
发生规律:
红棕象甲又名锈色棕榈象,属鞘翅目象甲科,是一种外来高危性检疫害虫;世代重叠,属于完全变态昆虫,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通常一年发生2-3代,翌年3月下旬成虫开始活动,4月上旬出现第一代,4-11月为危害期,以6-10月为危害盛期,12月上旬以成虫、幼虫、蛹在植株内部结茧越冬。
成虫具有短途飞翔、群居、假死特性,喜夜间活动,白天常藏匿于叶腋下、小区养护夹缝间;雌虫喜选择幼嫩组织或生长点产卵,利用其尖锐的产卵器插入植株组织、叶柄的裂缝或机械伤口部产卵,产卵期持续1-2个月,幼虫孵化后开始取食植株多汁部位,并不断向其深层部位转移,取食植物纤维、使茎秆内部遍布虫道、纵横交错,布满虫粪。
危害症状:
以幼虫蛀食茎干内部及茎端生长点,取食柔软组织,钻蛀成隧道,致使树干仅残留破碎纤维的空壳,导致受害组织坏死腐烂,并伴有酒糟味,严重时造成茎干中空,遇风很易折断;被危害后周围叶片开始下垂,受害植株初期表现为植株四周外围叶片变黄,后扩展至中部叶片枯黄,树冠缩小,生长势衰弱,小区养护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三种入侵方式:
1、以成虫在树干/叶柄基部的伤痕、裂口、裂缝里产卵孵化,幼虫钻蛀叶柄基部幼嫩组织或树干内钻蛀危害,受害初期表现为树皮或叶柄略有裂缝,植株四周外围叶片发黄萎蔫,后扩展至中部叶片枯黄,及至受害后期植株心叶干枯,组织内纤维组织呈碎屑状,部分棕榈类植物可小区养护见到由蛀孔排出纤维屑或褐色粘稠液流出。
2、从根部入侵树体,导致树干内组织被蛀空,造成植株叶片枯黄下垂,叶片减少。
3、从树冠侵入,导致生长点被破坏,心叶全部枯死。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在调运棕榈科植物前,仔细清查茎干是否被蛀食,小区养护防止引入有虫植株;
2、人工防治:对早晚活动的成虫,利用其假死性,敲击茎干将其振落捕杀;
3、清除死株:对已经被严重危害的植株,应立即清除,小区养护避免成虫羽化后外出扩散繁殖;
4、药物防治:在4-10月危害期,对于在茎干中危害的成虫,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
①使用毒死蜱/吡虫杀虫/噻虫嗪(颗粒型/水分散粒剂)单制成药包,小区养护悬挂于植株心叶上,当下雨或人工淋水时药液就会通过雨水渗透进入,从而达到长期防治的效果;
②使用噻虫高氯氟/啶虫毒死蜱/丙溴辛硫磷600-800倍喷施枝干自上而下喷淋,随后用塑料薄膜包裹主干,熏蒸10-15天即可起到杀虫效果;
③使用辛硫磷/毒死蜱/克百威进行埋施或灌根,使植株吸收足够多的药剂,小区养护传导至植株全身,害虫取食有毒的植物组织,从而起到杀虫目的。
5、物理诱杀:悬挂红棕象甲诱捕器,通过散发一种有效的聚集素吸引红棕象甲成虫,小区养护从而达到捕获的目的。
(文章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